高二下学期物理要点

点击数:544 | 发布时间:2025-03-01 | 来源:www.zcbszs.com

    在学习新常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常识,一定会累,所以应该注意劳逸结合。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,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。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《高二下学期物理要点》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
    高二下学期物理要点


    1、质点的运动------直线运动

    1)匀变速直线运动

    1.平均速度V平=s/t2.有用推论Vt2-Vo2=2as

    3.中间时刻速度Vt/2=V平=/24.末速度Vt=Vo+at

    5.中间地方速度Vs/2=[/2]1/26.位移s=V平t=Vot+at2/2=Vt/2t

    7.加速度a=/t{以Vo为正方向,a与Vo同向a>0;反向则aF2)

    2.互成角度力的合成:

    F=1/2F1⊥F2时:F=1/2

    3.合力大小范围:|F1-F2|≤F≤|F1+F2|

    4.力的正交分Fx=Fcosplayβ,Fy=Fsinβ

    注:

   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;

   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,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一同用途,反之也成立;

    除公式法外,也可用作图法求解,此时要选择标度,严格作图;

    F1与F2的值肯定时,F1与F2的夹角越大,合力越小;

   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,可沿直线取正方向,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,化简为代数运算.

    4、动力学

    1.牛顿第一运动定律:物体具备惯性,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,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

    2.牛顿第二运动定律:F合=ma或a=F合/ma{由合外力决定,与合外力方向一致}

    3.牛顿第三运动定律:F=-F′{负号表示方向相反,F、F′各自用途在他们,平衡力与用途力反用途力不同,实质应用:反冲运动}

    4.共点力的平衡F合=0,推广{正交分解法、三力汇交原理}

    5.超重:FN>G,失重:FNr}

    3.受迫振动频率特征:f=f驱动力

    4.发生共振条件:f驱动力=f固,A=max,共振的预防和应用〔见第一册P175〕

    5.机械波、横波、纵波〔见第二册P2〕

    6.波速v=s/t=λf=λ/T{波传播过程中,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;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}

    7.声波的波速0℃:332m/s;20℃:344m/s;30℃:349m/s;

    8.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: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,或者相差不大

    9.波的干预条件:两列波频率相同

    10.多普勒效应: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,致使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{相互接近,接收频率增大,反之,减小〔见第二册P21〕}

    注:

    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、驱动力频率无关,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;

    加大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,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;

    波只不过传播了振动,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,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法;

    干预与衍射是波特有些;

   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;

    其它有关内容:超声波及其应用〔见第二册P22〕/振动中的能量转化〔见第一册P173〕.

    6、冲量与动量

    1.动量:p=mv{p:动量,m:水平,v:速度,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}

    3.冲量:I=Ft{I:冲量,F:恒力,t:力有哪些用途时间,方向由F决定}

    4.动量定理:I=Δp或Ft=mvt–mvo{Δp:动量变化Δp=mvt–mvo,是矢量式}

    5.动量守恒定律:p前总=p后总或p=p’′也可以是m1v1+m2v2=m1v1′+m2v2′

    6.弹性碰撞:Δp=0;ΔEk=0{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}

    7.非弹性碰撞Δp=0;00

   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些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,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用途力为零,分子势能为零;

    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况时,分子间的距离;

    其它有关内容: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〔见第二册P41〕/能源的开发与借助、环保〔见第二册P47〕/物体的内能、分子的动能、分子势能〔见第二册P47〕.

    9、气体的性质

    1.气体的状况参量:

    温度:宏观上,物体的冷热程度;微观上,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,

   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:T=t+273{T:热力学温度,t:摄氏温度}

    体积V: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,单位换算:1m3=103L=106mL

    压强p:单位面积上,很多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、均匀的重压,标准大方压:1atm=1.013×105Pa=76cmHg

    2.气体分子运动的特征:分子间空隙大;除去碰撞的瞬间外,相互用途力微弱;分子运动速率非常大

    3.理想气体的状况方程:p1V1/T1=p2V2/T2{PV/T=恒量,T为热力学温度}

    注:

   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,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;

    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肯定水平的理想气体,用公式时应该注意温度的单位,t为摄氏温度,而T为热力学温度.

    10、电场

    1.两种电荷、电荷守恒定律、元电荷:;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

    2.库仑定律:F=kQ1Q2/r2{F:点电荷间有哪些用途力,k:静电力常量k=9.0×109N?m2/C2,Q1、Q2:两点电荷的电量,r:两点电荷间的距离,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,用途力与反用途力,同种电荷互相排斥,异种电荷互相吸引}

    3.电场强度:E=F/q{E:电场强度,是矢量,q:检验电荷的电量}

    4.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=kQ/r2{r:源电荷到该地方的距离,Q:源电荷的电量}

    5.匀强电场的场强E=UAB/d{UAB:AB两点间的电压,d: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}

    6.电场力:F=qE{F:电场力,q:遭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,E:电场强度}

    7.电势与电势差:UAB=φA-φB,UAB=WAB/q=-ΔEAB/q

    8.电场力做功:WAB=qUAB=Eqd{WAB: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,q:带电量,UAB:电场中A、B两点间的电势差,E:匀强电场强度,d: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}

    9.电势能:EA=qφA{EA: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,q:电量,φA:A点的电势}

    10.电势能的变化ΔEAB=EB-EA{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地方到B地方时电势能的差值}

    11.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=-WAB=-qUAB

    12.电容C=Q/U{C:电容,Q:电量,U:电压}

    高二下学期物理要点

    1.电流强度:I=q/t{I:电流强度,q: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,t:时间}

    2.欧姆定律:I=U/R{I:导体电流强度,U:导体两端电压,R:导体阻值}

    3.电阻、电阻定律:R=ρL/S{ρ:电阻率,L:导体的长度,S:导体横截面积}

    4.闭合电路欧姆定律:I=E/或E=Ir+IR也可以是E=U内+U外

    {I:电路中的总电流,E:电源电动势,R:外电路电阻,r:电源内阻}

    5.电功与电功率:W=UIt,P=UI{W:电功,U:电压,I:电流,t:时间,P:电功率}

    6.焦耳定律:Q=I2Rt{Q:电热,I:通过导体的电流,R:导体的电阻值,t:通电时间}

    7.纯电阻电路中:因为I=U/R,W=Q,因三此W=Q=UIt=I2Rt=U2t/R

    8.电源总动率、电源输出功率、电源效率:P总=IE,P出=IU,η=P出/P总{I:电路总电流,E:电源电动势,U:路端电压,η:电源效率}

    9.电路的串/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

    电阻关系R串=R1+R2+R3+1/R并=1/R1+1/R2+1/R3+

    电流关系I总=I1=I2=I3I并=I1+I2+I3+

    电压关系U总=U1+U2+U3+U总=U1=U2=U3

    功率分配P总=P1+P2+P3+P总=P1+P2+P3+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